新闻动态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水与健康知识
专题活动
员工天地

400-007-8511

您现在所在位置:鲜时代净水器 > 新闻动态 > 水与健康知识 > 水与健康知识

污染重重 难饮湘江水

来源:财新网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4-02-12 10:18   查看:
长株潭以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湘江为水源,怎样承受饮用水安全之重?
湘江污染
2011年9月15日,株洲清水塘的霞湾冶炼厂排污口,气味刺鼻难闻,污水涛涛,状如瀑布。
湘江水湍湍流淌,裹挟着经过矿山、冶炼厂、工业区排出的富含重金属的洗矿水和工业废水,流经人口密集的城市群:长沙、湘潭、株洲。三座重镇的饮用水安全悬于湘江。
湖南省环保厅和三市环境部门公开信息显示,流经三市的湘江段存在污染,多数时间为三类水质。2011年,住建部曾委托湖南省疾控中心对全省各区县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质进行全指标检测。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的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结果“很不理想”。
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多位饮用水专家表示,如无断然措施,在重金属痼疾重重的湘江流域,全面实现饮用水新标准达标,如何可能?
“毒江”为源
“如果还有1985年的源水,我们一定能保证出厂水水质合格。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源水恶化了不知多少倍,水质标准却更苛刻,水厂压力很大。”湖南省湘潭中环水务公司总经理邹俊良掐灭了手里的烟,身子前倾,情绪激动。
2004年10月,湘潭市自来水公司与中环水务投资公司合资成立湘潭中环水务有限公司,下设四家地表水厂,为湘潭市区40余万用户供应自来水,取水点均位于湘江湘潭段。
三类水是否合格水源,当前环保系统和住建系统在统计口径上并不一致。环保系统和地方政府一般倾向于以三类水质可以作为二类水源保护区为由,将三类水质统计为合格水源,但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不能出现在饮用水取水口附近,因为并非合格水源。
2012年3月28日,财新记者在位于湘潭市雨湖区窑湾的湘潭市第一自来水厂取水点附近看到,在取水点航标不远处,几艘采砂船正在作业,几艘小渔船停靠在取水点一侧的河岸边,水面还漂浮着一具狗尸。
储水塔一侧的河岸,则堆放着附近居民遗弃的大量生活垃圾。
湖南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湘潭监测站副站长李宁怀告诉财新记者,“根据在取水点的观测,水源水中的粪大肠菌常年超标,枯水季节易出现挥发酚和氨氮超标,汞、砷、镉等重金属也经常随上游企业排污情况而出现超标。”
从1966年起,湘江中就检测出铅、锰、镉等重金属;从1978年起,湘江成为国内重金属污染最重河流;1990年之后,污染加速恶化。
2006年至2007年,湘江三类以下水质曾达到50%以上。
用如此水源,邹俊良颇有怨言。“任何一家企业没有合格原材料都可以申请停产,自来水公司却不可以,而且还必须24小时输出达标饮用水。”
水质数据打架
当前各地共建有两套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系统,一为主管部门住建部系统,二为卫生部门的疾病控制系统。前一系统因主要依靠自来水厂自身检测,外界质疑其自检自测。后一系统相对独立,被饮用水专家认为相对可信。
2011年3月,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萧福元、桂卓嘉、袁晟等三人发表论文,曝出该中心2008年至2010年检测湘潭市三家市政水厂出厂水样162个,其中合格149个,合格率为91.98%。
以城市供水的标准要求,这是不能接受的。湘潭中环水务公司并不接受这个数字。该公司水质监测负责人李宁怀,同时兼任湖南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湘潭监测站副站长。
李宁怀坚称,近年水厂的水质合格率在99%以上。水质数据打架,是因为双方检测点不同,检测指标不一致。
为了应对2006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实行,湘潭中环水务公司近年投入了700多万元,更新了水厂的检测设备。即便如此,在饮用水新标准规定的全部106项指标中,水厂能对出厂水水质进行最多55项分析,无法做106项指标全分析。
“深度”挣扎
面对湘江源水,长、株、潭三市近年一直推动上马深度水处理工艺,但由于自来水厂缺乏资金,进展缓慢。
财新记者了解到,除长沙两个水厂上马了深度水处理工艺之外,长沙其他水厂和湘潭、株洲的全部水厂仍为传统水处理工艺。
传统水处理工艺中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流程,对源水的净化作用有限,几乎无法去除重金属和毒理学物质。湘潭市第一自来水厂负责人坦陈:“像镉污染这样的事情,供水企业一点办法都没有。”
2008年,株洲冶炼厂巨量含镉废水排入湘江,酿成湘江湘潭-长沙段的镉污染事件。由于缺乏深度处理设备,水厂的应急处理措施只能在常规处理流程中加投生石灰、明矾等物质,聚合、沉淀部分有毒物质。
与此同时,要求高耗水企业停止生产,降低日出水量,以此延长水厂的净化周期。在此次水镉污染事件中,以湘江水为水源的所有集中供水单位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的镉含量全部超标。
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深度处理工艺通过臭氧、活性碳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该工艺成本较高,视水厂规模不同,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元。
与大部分供水企业一样,湘潭市中环水务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自2009年至今的调价周期里,湘潭中环水务在2009年盈利600余万,2010年盈利300余万,2011年亏损100余万,2012年预计将继续亏损。
“我们这种改制企业很悲哀。政府把水厂作包袱甩出去,自然就不管了。以前水厂还能算是政府的儿子,现在充其量就是孙子。”邹俊良无奈地说, “政府对水处理技术有要求,要直饮水,要上深度处理,这些技术上都不是问题,资金才是问题。可是投入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
在紧邻湘潭的湘江上游,株洲市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告诉财新记者,早在数年前,株洲市自来水公司就曾向他表示过力图上马深度处理工艺,问题也是没资金。
株洲市自来水公司新闻发言人对财新记者表示,未来株洲将在第一、第三和第四水厂上马深度处理工艺,对第二水厂进行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所有水厂增设应急处理设备。
该发言人说:“饮用水新标要实行,政府没补贴,我们只好自筹资金来做,今年预计又要亏损。”